後疫情時代 專家建議組醫療國家隊切入國際市場

後疫情時代  史丹福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建議:結合國際大廠組醫療國家隊 切入國際市場需求

 

台灣即將自6月7日起迎來防疫新生活,政府也提出多項振興方案希望帶動經濟發展。在前一波防疫作戰中,台灣結合醫療與資訊科技成功控制疫情獲得國際肯定,面對後疫情又該有什麼準備?史丹福醫學院副教授及醫材新創創辦人王智弘博士建議台灣的醫療產業可以與國際大廠合作共組醫療國家隊,以台灣的醫療技術結合對方的品牌優勢,無論是在防疫整備、疫苗開發、醫材供應或是ICT的技術合作,都可以切入並向國外整體輸出。王智弘也指出,台灣在防疫整備上領先其它國家約半年時間,一定要好好把握。否則待國外疫情消退後,台灣的主場優勢就會消失。

 

王智弘博士在今年三月初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AMA發表有關台灣防疫成果的論文,成功讓全世界看到台灣。6月4日台灣時間上午9點半(美國加州時間下午6點半)王博士與台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進行線上對談:「後疫情時代 醫療科技發展趨勢」。為使更多人參與,此次對談亦透過台杉投資臉書直播。

 

台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在開場時表示,COVID-19對世界經濟與產業造成衝擊,但在醫療防疫過程中,也意外帶動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5G相關科技的數位遠距商機。根據美國獨立市場調查機構CB Insights統計,2020年Q1全球遠距醫療新創獲投件數較前一季激增1倍、投資金額則成長近3倍,投資件數與金額都比去年同期成長近60%。而此次疫情監測與分析大量應用AI技術,也促使醫療AI領域在2020年Q1的獲投件數與金額分別較上一季成長3%與37%。翁嘉盛強調,疫情催生出新一波在醫療照護、醫學研究、科技服務創新的需求。台灣有實力堅強的ICT產業,應該更擴大與醫療照顧防護體系的結合運用,掌握後疫情的商機。

 

王博士表示台灣在半導體有台積電做為國家艦隊,此次口罩國家隊也整合不同產業鍊發揮實力。在前一波的防疫作戰上,「台灣」這個品牌已成功登上國際;而相較於其它經濟活動停擺的國家而言,台灣現在有半年的領先時間。台灣的醫療新創團隊應該加緊腳步跟上,組成國家級醫療艦隊,並可結合國際大廠既有的市場基礎與技術,切入相關醫療應用的領域。但他也提醒,不同艦隊的組成,不論是航空母艦或是快艇艦隊,搭載團隊不同,技術能力及艦長資格也不同,這是在組成國家級醫療艦隊必須思考的。

 

在教學、研究之外,王博士本身也是新創公司的創辦人。他認為雖然醫療產業的進入門檻高且研發期長,相對也隔絕了其它非技術者進入。他認為醫療產業結合AI數據分析、遠距醫療服務等仍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台灣也可以進一步將檢疫、疫情調查、隔離措施安排及監測到醫療服務無縫串接等防疫經驗,整合成防疫解決方案,另外亦在遠距醫療提供會診、教育等技術合作,並將相關作為提供給新南向其它疫情嚴重的國家運用,深化國際合作。

 

再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