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AI真實力 掌握疫後高價值商機 對談精華摘錄-製造業篇

COVID-19對不同產業帶來不一的衝擊,其中又以高度依賴人工的製造業首當其衝,身處矽谷的Kai(Landing AI, VP of product)首先分享了疫情對於美國製造業的影響。美國政府先前頒布了就地避難(Shelter in place)政策,也就是除了維持基本民生的行業(醫療、超市等)可以在疫情間繼續營運,其餘的產業則面臨停工,例如位於灣區的Tesla工廠因此而完全停擺。即便透過疫苗覆蓋率的推進,製造業開始逐漸復工,但其對於自動化的急迫需求則不言而喻。Kai進一步說明,以往美國藥廠在檢察藥劑、針筒等需要高質量檢驗的工作,會以人工為主,然COVID-19的到來讓產業了解到減少人工負擔不僅是成本問題,也是企業能否順利營運的核心問題,因此流程自動化便從Good to have轉變成Must have。

「製造業的客戶多希望把竅門(Know-How)與技術掌握在手中,他們對於採用AI的態度也大不相同」Kai分享道,例如底特律的汽車製造業,有技術與行政方面的考量,需要克服對於使用雲端軟體、資料共享等障礙;新興製造業如固態電池、太陽能板則持較為開放的心態,但普遍來說,不論是傳統或新興製造業,都認知到市面上並沒有通用且即用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one-stop solution),因為每間公司的資源、面對的問題是大不相同。

長期輔導台灣科技大廠的范書愷教授,則提供了數個國內製造業導入AI的挑戰與實例。「雖然現在大部分的AI應用還停留在Assistant Intelligence(協助智慧,透過AI緩解重複性工作) ,但長遠來看,AI的角色是解放工程師的領域知識」,范教授進一步說明,台灣的製造業擅長製造管理,但過往多著重於如何拉高產能、良率,然隨著環保意識高漲,如何在產量、效能與永續三者中取得平衡,即AI可以提供價值平衡之處。例如透過導入AI,無塵室(Fab)的空調壓縮機不僅可以做到降低用電量,也能透過PHM(Prognostic & Health Management)與PdM(Predictive Maintenance)分別進行餘命預測與安排保養時程、預測良率。這種應用場景通常會發生在單一製程成熟部署階段,爾後業主將思考如何將運作狀態進行平展。范教授也補充,導入過程中不乏會有迷思,例如他曾輔導過面板廠,因業務需要頻繁搬運尺寸龐大的玻璃基板,故其搬運機器手臂的可靠性與維護度便至關重要,負責專案的工程師不必執著於如何進行事件標註(annotation)的工作,反而透過單一類別分類模型(one-class classification)之建立即能解決此問題。

被問到是否有導入AI時可以遵循的指引,范教授分享了一個核心部署三步驟,步驟一: One-Data,因為作業現場所收集的資料非常龐大,其中不乏含高度雜訊且高度不結構性之困擾,所以需要清洗資料與整備。步驟二: 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簡而言之就是讓資料上線且能被監控。步驟三: 要關注前一站、後一站的資料鏈接(Data linkage),也就是製程整合(Process Integration)。製程Owner常常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tooling/機台上,但應該要讓整個產線可以做到製程整合MLOps之型態,整合構建完畢後就是從流程轉型(Process Transformation)進而到人工智慧轉型(AI Transformation)的關鍵。「台灣製造大廠在思考AI導入的面向越來越趨於成熟,不再只侷限於單一機台優化的思考,而是想著如何對準企業策略規劃(Enterprise strategic planning),著眼於更長遠的戰略規劃」,范教授道。

 

  • 了解更多:

活動對談影音1. PIE & AI:釋放AI真實力 掌握疫後高價值商機 (上)_疫情加速製造業實現AI落地
活動對談影音2. PIE & AI:釋放AI真實力 掌握疫後高價值商機 (中)_疫後產業新常態:AI應用與數據分析為核心
活動對談影音3. PIE & AI:釋放AI真實力 掌握疫後高價值商機 (下)_企業導入AI之關鍵